近日,西柏坡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的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活动拉开序幕。
此次活动以“奋斗”主题,采取“纪念馆+高校”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通过观看历史资料片、讲解员宣讲革命故事、高校教师点评、学生现场分享感悟等多元化形式和立体式课程,把弘扬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情感,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奋斗力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站 >>
9月15日上午,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一行率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生活动中心陕公大讲堂举行了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暨中国人民大学先锋“青”讲堂活动。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香山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郭丽,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丁莉婷、校团委副书记李洪满出席活动,我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南洋、讲解员袁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单文鹏、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叶浩林、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徐子添等参与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青”讲堂
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代表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致开场辞,介绍并回顾了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的成立背景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他指出,京津冀三地三馆齐聚人民大学开展联盟第一期活动,是为了在“立德树人、馆校融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主线下,实践探索更多更好共建、共育、共享的大思政课发展创新的新形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与会师生共同观看历史资料片《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让同学们感受到全国人民高涨迸发的革命热情、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英勇战绩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
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袁晶作《奋斗——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主题宣讲,勉励同学们用奋斗谱写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叶浩林作《铁血柔情为人民 隐蔽战线铸忠诚》主题宣讲,勉励人大学子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勇担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徐子添作《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主题宣讲,勉励同学们深刻领悟五星红旗背后的精神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
活动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团委聘请南洋、袁晶、叶浩林、徐子添4位老师为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特邀课程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李洪满为4位老师颁发聘书。
延河讲师团学生代表叶文龙进行感悟分享,他回顾了延河讲师团依托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担当高校理论宣讲“青年轻骑兵”的优秀事迹,并表示将依托人民大学和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的资源平台,继续积极投身“大思政课”建设,讲好“党旗下的思政课”。
“追寻领袖初心路”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西柏坡团队代表刘书恺进行感悟分享,他结合宣讲内容,回顾了自己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最难忘的三个瞬间,并表示自己将用心悟好青年成长的“大思政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单文鹏就宣讲内容和思政课建设作主旨分享。他结合本次活动的收获感悟和个人理论宣讲的经验,从“小切口大视野”“小故事大情怀”“小细节大格局”等“三小三大”,以及“情与理”“一与多”“史与今”的“三种关系”着眼,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关于如何讲好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如何让思政课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站 >>
15日下午,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一行来到南开大学,举行了以“奋斗”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活动。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姚剑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余一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友江,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袁晶、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叶浩林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本科生、硕士生参会。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达了祝贺,指出成立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协同育人、协同上好大思政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好“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重要体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注重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互鉴作用、让纪念馆红色资源真正内化于课堂发挥育人功能,用青年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党的声音,使青春作为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向同行,真正提高思政课育人的质量和成效。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姚剑波指出,革命历史照亮未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是我们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讲好、讲活思政课,离不开馆校合作。新时代的南开师生,以崭新姿态,响亮应答爱国三问,纪念馆人也保持奋进,交出传承历史优良传统的答卷,馆校双方要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践、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深度协同,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余一凡教授就革命故事讲解进行了点评,强调革命历史是青年学生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讲思政课和讲解博物馆历史一样,工作虽然平凡,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常怀敬畏之心,立足岗位,服务社会。要用心、用情、用力,结合受众的变化而适时更新内容、创新方式,不断锤炼精湛的业务能力。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本科生陈子天和2023级硕士生杨林烨分别发言,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精神和大思政课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站 >>
9月21日,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活动在河北师范大学综合楼报告厅举行。通过重温革命历史,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进一步砥砺信仰、坚定理想,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代表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致开场辞。他介绍了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的成立背景和意义。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广兴教授对本次活动表示祝贺。他说,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注重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互鉴作用,让红色资源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切实提高思政课育人的质量和成效。
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李素霞教授对三位讲解员的讲解作出精彩点评。
通过观看历史资料片、聆听红色的故事和专家点评教学,与会师生真切感受解放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高涨迸发的革命热情、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英勇战绩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谢婧萱、硕士生张夏彤分别发言,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精神和“大思政课”的理解和感悟。
图片博士生宣讲团成员武娜娜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安巧珍在活动结束时总结表示,将继续推进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实践活动,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坚持用好思政课堂这一主渠道,在构建大师资、搭建大平台、开拓工作新格局上持续发力。
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旨在联络、组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京津冀部分革命纪念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共建、共享、共育,引领青年学子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康丽刚
照片:霍东升